2011年7月起,大型纪实节目《边疆行》《沿海行》《北纬30°·中国行》相继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,以近400集的规模展示祖国不同地域风光民情,构成《远方的家》栏目“三部曲”,在海内外引起持续而强烈的反响。
“《远方的家》的成功源于自然真实的记录、内在情怀的表达,应为当今电视纪录人追寻。”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总监杨刚毅日前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。
年轻记者将自身系于颤巍巍的溜索之上,尝试“飞渡”山高谷深、汹涌湍急的怒江后,为自己的冒险、更为当地百姓的生存勇气洒下热泪;
骑马数小时,记者来到偏远的西藏山村采访支教多年的河北籍女教师,听见藏族孩子亲切呼唤汉族教师“妈妈”,感动不已;
“原本定位于旅游节目,却收到了这么好的社会效应。”总监杨刚毅分析道:“是因为《远方的家》把镜头对准了人,走进了人心,实际做到了‘接地气’。”
“就拿其中的《边疆行》来说,摄制组行程23000公里,跨越南北5500公里,共采访了3000多名基层群众,涵盖30多个民族。记者通过与最基层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一个绚丽多彩、可亲可爱的地理中国、人文中国。”
改革开放,使中国人开始了不分地域、不计民族、不论男女地离家闯荡,从一个远方走向另一个远方;范围之广,规模之大,影响之巨,为历史所仅见。漫漫边疆,长长沿海,北纬30°……所经之处,何处不是乡关?何人不动乡恋?
在西藏墨脱县,一位普通门巴妇女打开家庭相册,出现儿女在上海等内地大城市就学的照片,遥远的边陲人家,与祖国大家庭息息相关;
位于海拔5000米的公安边防丁嘎执勤点,大风中抖动着一顶帐篷。驻守的年轻战士,长年值守在远离故乡的高原,情系广袤的国土……
“我们的行走和叙述联结着深广的家国情怀,让这种小家与大家的关联显得真实自然,更有冲击力。”杨刚毅表示。
“在这样一个讲求技术和包装的年代,最简单、最自然的东西,其实是最真实、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,符合审美疲倦时代的需要。返璞归真,清新自然,越来越是我们的自觉。”
采访中了解到,《远方的家》第四部《百山百川》正在紧张拍摄制作中,将于4月中下旬起与海内外观众见面。“和前3部不同,《百山百川》更强调新闻性和评论性,并尝试以公益视角来做。”杨刚毅说。
SARS元凶 菊花蝠苹果 道歉黄浦江死猪 禽流感海南延续限购政策温州官员 婚外情八宝煤矿再发事故7死朴凤柱 朝鲜总理李双江否认免职防内衣缅甸 私营日报党报评林妙可受辱房产商打赌 裸奔3月住宅成交量暴涨农民自毁万亩蔬菜网购脚架收金饰